软骨头?硬骨头?


1939年1月1日,八道湾11号,上午10时20分左右,一声枪响,给一位文人的一生做了个不光彩的标注。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从那一刻起,被认为是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硬骨头的鲁迅偏偏有个不争气的软骨头弟弟周作人。”

张思和先生在《骨头的硬度》一文中这样写到。看到这篇文章,愕然、以及那么一丝好奇促使我读了下去,然而,说实话,心中还有那么一丝愤恨,一丝不解,而更多的是对文章言辞太过偏激的不平……“……竟然在其生命和创作都处于鼎盛时屈膝事敌,做了个被人唾骂的汉奸。”诚然,他在生前是曾有过亲日举动。推溯直上,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撤离北平,他没有同行,受校长的委托看守校产。北大校长蒋梦麟后来在回忆录(《西潮》和《新潮》)里谈到:“抗战的时候,他留在北平,我曾示意他说,你不要走,你跟日本人关系比较深,不走,可以保存这个学校的一些图书和设备。”这样的举动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我们民族的利益!牺牲了的是他的声誉,保存下来的却是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北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当时一时的委曲求全,并不能片面地一口咬定他便是汉奸!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对己不利的情况下委曲求全,在敌国卧薪尝胆,苦熬了三年,为的便是有朝一日,一雪前耻。我想,周作人先生当时的想法也应如此,希望暂时的委屈为北大求全,希望自己微薄的力量能保留多一点的祖国财产。没成想被人误解,招来非议……难道,我们能说,勾践是“汉奸”?为什么能理解勾践,却不能理解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作人搬回北京八道湾的老房子,专心翻译和写作,以稿费维持生计。周作人在1951年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1951年2月24日给毛泽东书面报告说:“周作人写了一封长信给你,辩白自己,要求不要没收他的房屋,不当他是汉奸。”“我的意见是:他应当彻底认错,像李季一样在报纸上悔过。他的房屋可另行解决。他现已在翻译欧洲古典文学,领取稿费为生,以后仍可在这方面做些工作。周扬亦同此意。当否请示。”“毛泽东批了:“照办。”(龚育之〈毛选注释上的周作人〉)伟大的主席,以他宽博的胸怀,接纳了他,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揪住那些死角紧紧不放?

“可见,我们中国,称得上硬骨头的人也还是不少的,否则,我们偌大一个国家和民族,真不知道该成什么样子了。”诚然,周作人的骨头确也可称为是硬的!因为他用自己的骨头,忍辱负重,撑起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