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魏晋。陶渊明。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魏晋]:陶渊明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鸱鴸見城邑,其國有放士。
念彼懷王世,當時數來止。
青丘有奇鳥,自言獨見爾;
本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译文
鸱鴸出现在城里,国内便有放逐士。
想那楚国怀王时,此鸟必定常飞至。
青丘之山有奇鸟,独自出现人不知。
本来就为迷者生,不必晓喻贤君子。
注释
鸱鴸(chīzhū):鸟名。见(xiàn):出现。
怀王:楚怀王,战国末期楚国君主。屈原便在怀王时被放逐的。
此诗用《山海经》中两则奇异之鸟的神话,来表达诗人对政治时事的感慨,其内涵具显隐两重。从表层看,含义颇为明确,古今学者多有解说。大致而言,是采《南山经》所记述的鸱鴸、灌灌故事:柜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鸣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通过对当年楚国屈原被放而怀王不悟,终至亡国的历史教训的回顾,影射批评东晋政权在用人上的亲信邪佞,疏放忠良,不重正士。此层含义,感慨极深,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也很强烈,它们一方面体现了渊明在当时特有的关于“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非士无以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的治国尚贤重士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也包含了诗人自己在东晋社会里所深切体会到的“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的感士不遇的家国身世之叹。如进一步对此诗的深层含蕴进行探索,可以发现,此诗还在一层奇幻迷离的神话气氛遮蔽下,隐含有陶渊明对当时敏感政治时事的进一步揭露之成分。具体而言,此诗在引用《山海经》传说时,也利用上古神话系统,借“鸱鴸”之语言符号,暗示了恭帝被害的历史真相,在命义上,与诗人大致在同一时期所作的《述酒》有异曲同工之处。
唐代·陶渊明的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 陶渊明的诗(216篇) 〕
:
弘历
一雨如期尽涤炎,山中飒爽十分添。花香鸟语无边乐,近景遐观取次拈。
细雾常霏双足底,轻云犹恋半峰尖。雄风披处心诚快,已见千村足碾䬯。
一雨如期盡滌炎,山中飒爽十分添。花香鳥語無邊樂,近景遐觀取次拈。
細霧常霏雙足底,輕雲猶戀半峰尖。雄風披處心誠快,已見千村足碾䬯。
唐代:
白居易
酒助疏顽性,琴资缓慢情。有慵将送老,无智可劳生。
忽忽忘机坐,伥伥任运行。家乡安处是,那独在神京。
久贮沧浪意,初辞桎梏身。昏昏常带酒,默默不应人。
酒助疏頑性,琴資緩慢情。有慵将送老,無智可勞生。
忽忽忘機坐,伥伥任運行。家鄉安處是,那獨在神京。
久貯滄浪意,初辭桎梏身。昏昏常帶酒,默默不應人。
唐代:
元稹
忆远曲,郎身不远郎心远。沙随郎饭俱在匙,
郎意看沙那比饭。水中书字无字痕,君心暗画谁会君。
况妾事姑姑进止,身去门前同万里。一家尽是郎腹心,
憶遠曲,郎身不遠郎心遠。沙随郎飯俱在匙,
郎意看沙那比飯。水中書字無字痕,君心暗畫誰會君。
況妾事姑姑進止,身去門前同萬裡。一家盡是郎腹心,
宋代:
刘才邵
贤能摅逸志,振迹比蛟龙。云雨时方得,烟霄路自逢。
濯鳞沾帝泽,拥足脱尘踪。物外将轻矫,池中岂解容。
賢能摅逸志,振迹比蛟龍。雲雨時方得,煙霄路自逢。
濯鱗沾帝澤,擁足脫塵蹤。物外将輕矯,池中豈解容。
明代:
孙之獬
石头王气藉公扬,突尔县车鬓未苍。供茹芝探四皓紫,欲分金乏雨疏黄。
勒名鼎上虫鱼瘦,赐浣湖中烟月长。只恐东山栖不稳,九州转运苦戎羌。
石頭王氣藉公揚,突爾縣車鬓未蒼。供茹芝探四皓紫,欲分金乏雨疏黃。
勒名鼎上蟲魚瘦,賜浣湖中煙月長。隻恐東山栖不穩,九州轉運苦戎羌。
元代:
张昱
汉诗十九首,不复辨名氏。苏李及枚乘,伯仲之间耳。
当时尚词赋,六义谁作意?虽非大雅言,颇有风人致。
漢詩十九首,不複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
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