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

[宋代]:萧德藻

一担乾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樵夫译文及注释

译文

挑上了一担干柴到古渡头去卖,换了钱足够一天的开销,便心满意快。

他回到家中又在山涧边磨快刀斧,为筹集明天的生活费用做好准备。

注释

盘缠:本意指路费,这里作开销解。

优游:悠闲。这里是宽裕的意思。

谋:筹划。

樵夫鉴赏

  这首绝句写山中樵夫的生活,说他每天砍上一担柴,卖后便够了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磨快了斧头,准备第二天再去砍柴。诗在表现艺术上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诗写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没有明说,通过“古渡”、“涧底”二词,含隐不露地告诉大家;二是诗写樵夫一天的生活,以“又作全家明日谋”暗逗,说明樵夫天天如此,带有典型性。这样细微的构思,是宋人绝句的长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诗人写樵夫的生活,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写的呢?这点可以根据对诗的不同的理解来推敲解释。如果着眼于末句“又作全家明日谋”,则可如此解说:诗人认为樵夫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辛辛苦苦地打了柴,远远地挑到市上去卖,卖了钱只够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又忙着磨快斧头,为明天的生活考虑。再进一步扩大思维,如果樵夫病了,或者刮风下雪,他的“明日谋”岂不是要落空,家中便要挨饿了。因此,诗人表现的是对樵夫辛勤劳累仍不能保证温饱寄予同情,“颇优游”三字是有意调侃,发泄心中的不平。如果着眼于“盘缠一日颇优游”一句来推论,结果便完全不同了。中国古代诗人对隐居山中、水边的自食其力逍遥容与的樵夫、渔翁一直抱赞赏企羡的态度,认为他们远离扰乱红尘,友麋鹿,伴烟霞,是最令人赏心适意的生活。《西游记》第九回开场时,有一大段渔樵问答,对各自的逍遥自在,大肆夸耀,就很能说明问题。萧德藻正是从此出发,说樵夫隐居深山,远离人间是非;他每天打了柴,行歌古渡,易米市菜,只要够了当天的用费,便不再烦心。回到家中,面对青山绿水,悠闲地磨着斧子。这样的生活,大有“日出而耕,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般无忧无虑的心态,也是历来文人始终向往而难以拥有的生活境界。因此,诗人写深山樵夫,正是对他毫无争竞、自得其乐的生活作出歌颂。“诗无达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诗,只要不离题太远,或带着偏见去钻牛角尖。

萧德藻简介

唐代·萧德藻的简介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

...〔 ► 萧德藻的诗(25篇)

猜你喜欢

郑佥判取苏黄门图史园囿文章鼓吹之语为韵见

宋代方岳

肮脏自山林,伊优自朝市。

是耶其非欤,一笑付图史。

戏赠乐天、复言(此后三篇同韵)

唐代元稹

乐事难逢岁易徂,白头光景莫令孤。弄涛船更曾观否,
望市楼还有会无。眼力少将寻案牍,心情且强掷枭卢。
孙园虎寺随宜看,不必遥遥羡镜湖。

和张推官同年阴无绪偶成

宋代司马光

澹泊轻云寒不收,未成春雨只添愁。

风烟寂寞几何限,尽入凭高一雨眸。

木兰花慢 庆翰长八十

胡祗*

应飞熊佳兆,年共德,两俱高。论少日才名,遐龄劲节,合擅中朝。文章在公余事,快笔端、云海□风涛。四海名卿奇士,百年齐入钧陶。笑将经济让儿曹。万事一秋毫。享内相尊荣,金莲画烛,宫锦朝袍。投壶雅歌文会,尽百杯、春色醉仙桃。好为升平强健,宾从东岱南郊。

题方方壶画垂纶意 其一

明代蓝仁

渔父空头白,生涯一舸微。欲浮沧海去,又逐暮潮归。

咏张丽英 其二

清代屈大均

被发卧盘石,红颜朝日光。有鸾自歌舞,不嫁长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