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借的成语

有关借的成语

有关借的成语共收录41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凿壁借光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借刀杀人用别人的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人。明 汪廷讷《三祝记 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借书留真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汉书·河间献王传》:“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借花献佛用别人的花进献给菩萨。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
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东挪西借指到处挪借款项。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6回:“来京引见的人,有几个腰里常常带着几十万银子?不过也是东挪西借,得了缺再去还人家。”
借坡下驴凭借有利的地势下驴。比喻利用有利条件行事。张笑天《死岛情仇》:“李英民咕嘟一声灌了一口汤,想找个台阶借坡下驴:‘好男不跟女斗。’”
背城借一背城:背向自己的城堡;借一:凭借最后一战。背靠自己的城堡与敌人决一死战。意谓作最后的奋斗。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借酒浇愁用酒来浇灭郁积心中的气愤或愁闷。明 李开先《后冈陈提学传》:“只恁以酒浇愁,愁不能遣,而且日增。”
借题发挥发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借谈论另一个题目来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王衡《郁轮袍》第二折:“我随分划几划便罢,这个原是借题发挥。”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赍盗粮,借贼兵赍:以物送人;兵:兵器,武器。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盗粮,借贼兵。”
借风使船风向哪里吹,船往哪里行。比喻凭借别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1回:“ 今见金桂所为,先已开了端了,他便乐得借风使船 ,先弄薛昨蝌到手,不怕金桂不依。”
借尸还魂迷信传说;人死以后灵魂可以借别人的尸体复活。比喻已经没落或死亡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或名义出现。元 岳伯川《铁拐李》楔子:“岳寿,谁想你浑家将你尸骸烧化了,我如今着你借尸还魂,尸体是小李屠,魂灵是岳寿。”
借镜观形借:凭借。比喻参考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刘子新论 贵言》:“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
借交报仇帮助别人报仇。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
借贼兵,赍盗粮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故齐所以大破者,以期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借贼兵,赍盗粮者也。”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块垒:土块堆砌成堆,比喻抑郁不平之气。指利用某种事物来达到消除愤懑不平的目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凭城借一背城借一。谓与敌决一死战。《宋书·袁淑传》:“负塞残孽,阻山烬党,收险窃命,凭城借一,则当因威席卷,乘机芟剿。”
借箸代筹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以筹之。”
借剑杀人见“借刀杀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本事。”
借贷无门借贷:借钱。没有地方借钱。清·石玉昆《小五义》第76回:“迨至资本亏折,借贷无门,流为乞丐,悔之晚矣!”
借水行舟见“借水推船”。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6回:“我家老爷是个清官,并无许多银两,又说小人借水行舟,希图这三百两银子,将我打了二十板子。”
借寇兵,赍盗粮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秦·李斯《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借水推船亦作“借水行舟”。谓趁势行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狱官借水推船,权把吴清收监,候病痊再审,二赵取保在外。”
借客报仇帮助别人报仇。《汉书 朱云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探丸借客《汉书·酷吏传·尹赏》:“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后以“探丸借客”喻游侠杀人报仇。《汉书·酷吏传·尹赏》:“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
运筹借箸同“运箸”。《史记·留侯世家》:“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丽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裴骃集解引张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画也。”
借尸还阳犹言借尸还魂。何其芳《理性与历史》:“以后再有法西斯蒂的鬼魂借尸还阳的话,总可以少骗几个人吧。”
千里借筹筹:策划。和远方朋友进行商量。清·孔尚任《桃花扇》:“受君恩,爵封列侯;镇江淮,千里借筹。”
借身报仇见“借交报仇”。明·高启《结交少年场行》:“结交须结游侠儿,借身报仇心不疑。”
借面吊丧意谓虚有其表。《后汉书·弥衡传》载:汉末弥衡恃才傲物,别人问他对荀彧(字文若)的看法,他认为荀彧虽仪容堂堂,但实则徒有虚表,故答道:“文若,可借面吊丧。”
借古喻今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现实中的今人今事。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八回:“张居正并没有直筒筒讲出自家观点,而是宕开话头借古喻今。”
借古讽今借:假托;讽:讽刺。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
借寇赍盗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清·林则徐《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其中近年所买夷炮,约居三分之一,尽以借寇赍盗,深湛愤恨。”
借篷使风比喻借他人之力办事。清·颐琐《黄绣球》第四回:“黄通理叹了一口气,见这张先生酒落欢肠,话颇坦直,虽然是个蠹吏,性情是了亮容易打夥的,便动了借篷使风的主意。”
张良借箸张良:西汉时刘邦的谋臣。箸:筷子。张良借(刘邦的)筷子为他筹画指点。比喻出谋划策。
有借无还指借别人东西耍赖不归还。梁实秋《书》:“大概都是有感于书之有借无还。”
借公行私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一卷:“见善忘举者妒,知恶不劾者比,依违是非者谲,借公行私者佞。”
柳下借阴比喻请求别人的庇护。《淮南子 人间训》:“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
借景生情借眼前的事物激发思想感情。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章:“郭祥抱着卡宾枪,食指不离扳机,不断地借景生情地喊着鼓动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