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 |
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
僧多粥少 |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
先声夺人 |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
顿挫抑扬 |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
百战百胜 |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
促膝谈心 |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
遁入空门 |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
扬威耀武 |
见“扬威曜武”。 |
语短情长 |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
花言巧语 |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
目不斜视 |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
以毒攻毒 |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
有血有肉 |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
死对头 |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
讨价还价 |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
珠玉之论 |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
顾景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流风馀俗 |
遗留的风气、习俗。 |
今夕何夕 |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 |
发人深思 |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
踵趾相接 |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
迷迷糊糊 |
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使浑浊不清。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
勿谓言之不预 |
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 |
见所不见 |
见“见所未见”。 |
变化无方 |
方:方向,引申为准则。善于变化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变化多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