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诒伊戚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自寻烦恼;自招灾殃。
出处《诗经 小雅 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左传 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例子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昊天寺在幽州,与萧后接壤境界,倘辽人知之,发兵劫驾,岂非自诒伊戚。”
基础信息
拼音zì yí yī qī
注音ㄗˋ 一ˊ 一 ㄑ一
繁体自詒伊戚
感情自诒伊戚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自寻烦恼。
近义词自贻伊戚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坚强不屈(意思解释)
- 不二法门(意思解释)
- 饮水思源(意思解释)
- 悬崖勒马(意思解释)
- 语不惊人(意思解释)
- 见危致命(意思解释)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解释)
- 鸿儒硕学(意思解释)
- 缠绵悱恻(意思解释)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释)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释)
- 众建贤才(意思解释)
- 树欲静而风不止(意思解释)
- 家无儋石(意思解释)
- 闲情逸趣(意思解释)
- 战战业业(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饥不择食(意思解释)
- 天网恢恢(意思解释)
- 不可告人(意思解释)
- 过门不入(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意思解释)
- 避俗趋新(意思解释)
- 以夷制夷(意思解释)
- 无声无息(意思解释)
- 荡然无余(意思解释)
- 光怪陆离(意思解释)
- 是非曲直(意思解释)
※ 自诒伊戚的意思解释、自诒伊戚是什么意思由诗词诗歌_古诗大全_诗词名句_文言文大全 - 花瓣诗词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学贯中西 |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
从俗浮沉 |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
高屋建瓴 |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
有胆有识 |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
匡乱反正 | 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堂堂一表 | 形容身材魁伟,相貌出众。 |
命中注定 | 命:命运;人一生的遭遇;注定:预先决定。旧时迷信说法;指命运早已决定了。 |
明争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
贫贱不能移 | 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
进道若退 |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
时至运来 |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
昂藏七尺 |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
罪上加罪 | 指罪恶更为严重。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休戚是同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刻不容缓 |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
顾景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爱毛反裘 |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金玉满堂 | 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
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千里命驾 | 命驾:命人驾车。备上车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访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
连车平斗 | 形容冗员很多。 |
顾影自怜 | 看着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