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朘月削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日削月朘”。
出处《新唐书·萧至忠传》:“私谒开而正言塞,日朘月削,卒见凋弊。”
例子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54回:“平时靠着刻薄百姓的手段,日朘月削,积财巨万。”
基础信息
拼音rì zuàn yuè xuē
注音ㄖˋ ㄗㄨㄢˋ ㄩㄝˋ ㄒㄩㄝ
繁体日日月削
感情日朘月削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逐渐缩小。
近义词日削月朘、日朘月减
英语be reduced day after day, month after month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天府之国(意思解释)
- 倾家荡产(意思解释)
- 短褐不全(意思解释)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意思解释)
- 见风是雨(意思解释)
- 梦幻泡影(意思解释)
- 一视同仁(意思解释)
- 不二法门(意思解释)
- 易子而教(意思解释)
- 赶尽杀绝(意思解释)
- 争先恐后(意思解释)
- 举贤任能(意思解释)
- 倒冠落佩(意思解释)
- 色中饿鬼(意思解释)
- 雄心壮志(意思解释)
- 诈奸不及(意思解释)
- 败俗伤风(意思解释)
- 难上加难(意思解释)
- 拔苗助长(意思解释)
- 秽德垢行(意思解释)
- 家无儋石(意思解释)
- 面有难色(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知往鉴今(意思解释)
- 白云苍狗(意思解释)
- 会少离多(意思解释)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释)
- 驾轻就熟(意思解释)
※ 日朘月削的意思解释、日朘月削是什么意思由诗词诗歌_古诗大全_诗词名句_文言文大全 - 花瓣诗词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焦头烂额 | 头部和额部被烧焦、灼烂。比喻受到严重打击而惨败。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狈窘迫。 |
寸进尺退 | 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
道骨仙风 | 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
骄生惯养 | 骄:通“娇”。指娇生惯养。 |
妇人醇酒 | 谓沉湎于酒色。语本《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闲……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者四岁,竟病酒卒。” |
有胆有识 |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 |
普天同庆 | 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 |
无时无刻 | 时、刻:时间;时候。没有一时一刻。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罪上加罪 | 指罪恶更为严重。 |
文山会海 |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
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胜友如云 |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
错落有致 |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绿林强盗 | 指山林的强盗。 |
汲汲顾影 |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显亲扬名 | 显:使显赫;扬:传扬。使父母宗族显耀;张扬自己的声誉。指中举、立功、做官的荣耀。 |
祝哽祝噎 |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
落落寡合 | 落落:孤独的样子;不合群。寡:少;合:合群。孤孤单单;很难合群。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扣人心弦 |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 鸳鸯:鸟名,比喻夫妻。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乱点鸳鸯,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比喻胡乱指挥。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亡魂失魄 |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