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鹞北鹰的成语故事


南鹞北鹰

拼音nán yào běi yīng

基本解释鹞、鹰:两种猛禽。在南为鹞子,在北为老鹰。比喻性格严峻的人。

出处《晋书·崔洪传》:“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暂未找到成语南鹞北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南鹞北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万众一心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卑谄足恭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白费心机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42回:“我只落得白费心机,徒然失身于人,也不能遂我之愿。”
长命富贵 《旧唐书 姚崇传》:“经云:‘求长命得长命,求富贵得富贵。’”
乌合之众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结党营私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
天之骄子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同室操戈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空谷传声 南朝 梁 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
节哀顺变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