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例子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基础信息
拼音dāi ruò mù jī
注音ㄉㄞ ㄖㄨㄛˋ ㄇㄨˋ ㄐ一
繁体獃若木鶏
正音“呆”,不能读作“ái”。
感情呆若木鸡是贬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辨形“呆”,不能写作“待”。
辨析呆若木鸡和“目瞪口呆”;都是从形体上来描绘吃惊发愣的样子;但形体的部位不同;吃惊的程度也有差别。呆若木鸡形容全身都像木鸡似地呆着;程度较重;“目瞪口呆”从眼睛不动、嘴不能说等面部表情来形容发愣的样子。
谜语最愚蠢的鸡
近义词目瞪口呆、呆头呆脑
反义词神色自若、活泼可爱
英语stand like a log
俄语застыть на мéсте
日语呆気 (あっけ)に取られる,あきれてぽかんとなる
法语rester la bouche bé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狼号鬼哭(意思解释)
- 火树银花(意思解释)
- 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思解释)
- 处实效功(意思解释)
- 头面人物(意思解释)
- 平淡无奇(意思解释)
- 夫唱妇随(意思解释)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释)
- 牝鸡司晨(意思解释)
- 经纬天下(意思解释)
-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意思解释)
- 主明臣直(意思解释)
- 己溺己饥(意思解释)
- 谠言直声(意思解释)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释)
- 白首之心(意思解释)
- 礼坏乐缺(意思解释)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释)
- 顾景惭形(意思解释)
- 如出一辙(意思解释)
- 狂风暴雨(意思解释)
- 过甚其词(意思解释)
- 半新不旧(意思解释)
- 赤胆忠心(意思解释)
- 单刀直入(意思解释)
- 无计可施(意思解释)
- 轰轰烈烈(意思解释)
- 张徨失措(意思解释)
※ 呆若木鸡的意思解释、呆若木鸡是什么意思由诗词诗歌_古诗大全_诗词名句_文言文大全 - 花瓣诗词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青天霹雳 | 霹雳:响雷。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 |
恨铁不成钢 | 怨恨铁不能被炼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要求严格;恨他不争气;迫切希望他变得更好。 |
经帮纬国 | 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
金屋藏娇 | 金屋:富丽华贵的房屋;娇: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作妇。后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也特指纳妾。 |
忧喜交集 | |
鉴影度形 |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 |
绰有余裕 |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
天涯海角 |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
胸有成竹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
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的宝贵。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吃不了兜着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
海底捞月 |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
败俗伤风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
鬼头鬼脑 |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三十三天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尽诚竭节 |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
切树倒根 | 比喻彻底。 |
笑貌声音 |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
密锣紧鼓 |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
今古奇观 | 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主人翁 | 当家作主的人。 |
纷红骇绿 | 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
饿殍满道 | 殍:饿死的人。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