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诎字的解释
诎

拼音 注音ㄑㄨ 繁体
部首讠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
五笔YBMH 五行 统一码8BCE
笔顺丶フフ丨丨フ丨
名称点、横折提、竖折/竖弯、竖、竖、竖折/竖弯、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诎(詘)qū(ㄑㄨ)

⒈  弯曲:诘诎(同“诘屈”)。“诎五指而顿之”。

⒉  屈服,折服:“公输盘诎”。

⒊  嘴笨:“辩于心而诎于口”。

⒋  戛然而止的样子:“扣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

⒌  尽,穷:“其兵不诎”。

⒍  短缩。

⒎  姓。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讠、出声

English

bend, stoop, crouch; to yield


※ 诎的意思、基本解释,诎是什么意思由诗词诗歌_古诗大全_诗词名句_文言文大全 - 花瓣诗词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詘【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區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曲勿切,?音屈。《說文》詰詘也。一曰屈襞。《禮·喪大記》凡?衣不詘。《註》謂舒而不卷也。《楚辭·九思》思哽饐兮詰詘。

《博雅》曲也,折也。《玉篇》枉曲也。《禮·樂記》習其俯仰詘伸。《史記·管晏列傳》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前漢·孫寶傳》道不可詘,身詘何傷。

《廣韻》辭塞也。《戰國策》於是魏王聽此言也,甚詘。

《類篇》充詘,喜失節貌。《禮·儒行》不充詘于富貴。

姓。漢有詘強。見《印藪》。

《韻會》通作屈。《荀子·勸學篇》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註》詘與屈同。

《集韻》《正韻》?渠勿切,音掘。與充詘義同。

絕止貌。《禮·聘義》叩之,其聲淸?以長,其終詘然樂也。

《正韻》盡也。《前漢·司馬相如傳》徼?受詘。《師古註》言獸有力盡者,受而有之。

《集韻》敕律切,音怵。與黜同。《戰國策》彼公仲者,秦勢能詘之。《註》詘,貶下也。

《集韻》通作絀。《禮·射義》進爵絀地。《註》《內則》以前作絀,《明堂位》以後作詘。

《集韻》或作出。《左傳·襄三十年》譆譆出出。《周禮·秋官·庭氏鄭註》引作詘詘。劉昌宗音出。本亦作出。

《集韻》奴骨切,嫩入聲。與訥同。詳訥字註。

《說文》或作誳。《長箋》作誳。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詘【卷三】【言部】

詰詘也。一曰屈襞。从言出聲。?,詘或从屈。區勿切

说文解字注

(詘)詰詘也。二字雙聲。屈曲之意。一曰屈襞。此謂衣襞積。見衣部。从言。岀聲。區勿切。十五部。

(誳)詘或从屈。